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December 17, 2005

南極洲遊記

南極洲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lam_kuo/sets/72157601459790575/

2005 12 17 (Sat) Ushuaia
昨晚徹夜無眠,有一個這麼漂亮的女子睡在你旁邊怎能睡得著?她也沒有睡好,可能她怕我半夜偷襲她,我怎會乘人之危呢?

Ushuaia是阿根廷最南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南的城市,這裡是離開南極洲最近的地方,大約1,000公里;它也離開福克蘭群島比較近(大約1.5小時飛行)。這個城市很像阿拉斯加的一個小鎮Valdez,不過它比Valdez熱鬧多了。

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準備去南極洲的裝備,我帶的這些衣服是絕對不夠的,不過可以用租的,不過也不便宜。然後處理了一些雜事後就去這裡的幾個博物館看了一下。

這裡的幾個博物館都比較有意思,一個是海洋博物館,它坐落在一個舊監獄裡面。除了展示一些南極的海洋生物外,還有介紹人類來南極探險的歷史,還有一些古帆船的模型,其中一艘還是達爾文以前乘坐的小獵犬號(Beagle)。另外,我還去了一個叫Yamana人博物館,Yamana人是一稀有的印地安人種,跟在智利威靈頓島看到的Kaweshkar原住民很像,不過這個人種已經是絕種了。

Yamana人也是不穿衣服的,只用海豹和鯨魚的油塗抹身體,身體弄濕了就用火烤一烤乾。他們即使是划獨木舟,船上也有一個火堆。同樣也是上身強壯,下身退化,走起路來很奇怪。歐洲人來了之後,給他們衣服穿,可是也同把病菌帶給他們,包括肺癆、麻疹、傷寒等。另外歐洲人為了獸皮濫補海豹,使他們食物短缺。在1860年時有人口2500人,到了1893年就只剩下300人,沒多久就完全滅絕了。達爾文在1833年1月來到此地看到他們時,以為他們就是猿人和直立人中間的物種,當然後來證明這是錯誤的。


2005 12 18 (Sun) 登船去南極
早上去了Ushuaia市的南極洲資料中心,這裡有很多關於南極遊覽和前人探險的錄影帶和DVD,在這裡泡了一個上午。

16:00登船,我們這艘船的船名和這個城市一樣,也叫Ushuaia。18:00船正式起航,開始是沿著Beaver Channel走,途中經過智利最南的一個軍港威廉斯港(Williams Port)。19:00我們有一個簡報會,主持人一一介紹船上的重要人員,如船長、大副、二副、冰船長(Ice Captain)、酒店經理、導遊、觀鳥專家及一位醫生等等,那個冰船長長得很像一隻海象,而那個餐飲經理長很像西班牙的瘋子畫家達利。我們還有一次棄船演習,每個人都穿上救生衣跑到甲板的指定地點集合,不過我們都不希望這會發生,如果真的發生,那就必死無異,因為這裡的水很冷,只要掉到水裡5分鐘就完蛋了。

Ushuaia號並不大,而且船齡也不小,有35年了,船有加固,不過不是破冰船,船長84.73米,寬15.54米,排水量只有2,963噸,可載客66人,不過這次只有52名旅客。船橋是開放的,你可以任何時間去看看船長在幹甚麼,雖然這艘船已經很老,可是裡面的導航儀似乎很先進,此船裝有衛星導航系統,不過這種衛星導航到了南緯70o就沒有用了,因為那裡沒有衛星。不過船上還有三種羅盤:一個旋轉羅盤(gyrocompass)、一個是衛星羅盤和一個是磁場羅盤,即使前面兩個都壞掉的話,還有最後一個磁場羅盤。我跟船長說如果三個都壞了,我的手錶指南針也可以用。嘻嘻!

可能我是買得最便宜的票,所以船倉在最底層,也沒有窗戶,不過最底層有最底層的好處,因為那裡也是最穩的,遇到風浪的話搖晃最小。這次船上只有兩個亞洲人:一個中年日本人和我。還認識了一對紐西蘭夫婦(Sam & Christine),他們已經旅行了12年(自1993年),那個丈夫說自從他們離開家之後,就忘了自己的家在那裡,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回家。另外有8個荷蘭遊客就比較不幸,他們從荷蘭坐飛機,中途在西班牙馬德里和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轉機來到Ushuaia,可是他們人到行李卻沒有到,由於要趕上船,所以所有東西都要重新買,真是不幸,還要花大錢。另外還有一個更不幸,她沒趕上飛機,來不了。


2005 12 19 (Mon) 橫渡德雷克通道(Drake Passage)I
大約零晨4:30,船開始搖晃,而且慢慢地愈來愈厲害,我想我們已進入了有名的德雷克通道,這條通道是以一個英國的航海家Sir Frances Drake命名,這裡是以風浪大出名,以前不知多少船和海員葬生此地,以前有一個航海家曾說是德雷克通道保護了南極洲。另有,這裡也是南極寒流和較北的暖流交匯之地,因此產生的湧生流(Upwelling)有豐富的養份,供應給這一區生物所需。

早上簡報:戶外溫度6oC,風速大約13節海浪大約1米高,視野良好。據船長說最糟糕的一次有16米的浪高,真是難以想像他們是怎樣渡過的。

9:30和11:30是上課時間,介紹南極的資料和這裡的海洋生物。南極洲保有很多世界紀錄,最乾燥:每年平均只有100mm降雨量,比撒哈拉沙漠還乾燥。最低溫:最低錄得 -89oC。最大風速:風速可達每小時200至300公里。最高的大陸:平均1,000米高。最少人住的地方,到了夏季各國的科學觀察站加起來有大約一千人。變化最大:夏季面積有1,400萬平方公里,冬季面積有2,800萬平方公里。此外,它也是最低窪的大陸,扣除冰封層,它此荷蘭還低。

中午吃飯時人已明顯減少,很多人暈船都不能吃進食了,我想晚餐來吃的人會更少。下午還有一個觀烏的課程,然後到了大約18:00我們還一齊到甲板上觀烏,我們都要穿好禦寒衣服,看到幾隻信天翁(Albatross)、海燕(Petrel),這裡應該還可以看到北極燕鷗(Arctic Tern),不過沒有看到,可能是還早,牠們還沒有飛到吧?

晚飯後,我和另一個法國青年跑到船頭去「吹風」,那是我一生中體驗最大風的經驗,從甲板走到船頭都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走,而且還要雙手抓緊欄杆,到了船頭,兩隻手都幾乎抓不住,只能停一會兒,再久一點肯定被風吹下海,在那裡真是有寒風刺骨的感覺。

在船上有一對來自加拿大White Horse的夫婦,我跟他們聊起我以前在UAF讀研究生時有一個大學部的同學是自White Horse,誰知他們居然認識他,White Horse是加拿大以北的一個很偏很小的城市,人口只有大約22,000人。我這個同學叫做Forest Pearson,跟電影Forest Gump 同名,以前我們也經常取笑他的名字,他們夫婦兩人告訴我說他幾兄妹的名字都很特別,他父母幫他們幾個改的名字都和大自然有關,他有一個妹妹叫Sky。


2005 12 20 (Tue) 橫渡德雷克通道(Drake Passage)II
早上7:30起床,發現船身搖擺得很厲害,於是第一時間跑到船橋,雖然可以看到點太陽,可是戶外溫度只有2oC,風力明顯增強,有23節,浪高3米,我們的船被拋得很高,然後下來,激起的浪花有25米,那可真是壯觀。

早上也有上課時間,這次是介紹人類來南極洲探險的歷史,也是有意思,想想約100年前歐洲人來這裡探險,那時連地圖都不清楚,裝備也沒有現在的好,可是他們的信念和意志戰勝了一切困難,佩服!佩服!

14:50我們發現了幾條駝背鯨魚(Humpback Whale)和一群游泳的企鵝,不過都離我們有一兩百米遠,所以很難拍照。16:10我們發現第一座冰山,我們愈來愈接近南極洲了,到了18:30,我們駛到冰山的旁邊,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真的冰山,它好大,好壯觀,可是也令我想起鐵達尼號。

晚飯後,我們漸漸駛離了德雷克通道,慢慢開始進入了平靜南極回流圈,船身也沒有拋得那麼厲害,也可以看到南極洲北端的舍得蘭島(Shetland Islands)。


2005 12 21 (Wed) 我登上了南極大陸
今天是南半球日照最長的一天,可是氣溫只有-2oC,風速13節。5:00我就起床了,跑到船橋一看,冰山愈來愈多,那個冰船長也出動了,他是協助船長找一條最佳的航道,避免撞到冰山。

早上7:40我們到達了Paulet島,乍看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島,可是當我用望遠鏡一看時,整個海岸上,陸地、還有山坡上都是企鵝(Adelie Penguin),據研究,這個島上至少有10萬對,密密麻麻,到處都是,那一刻我簡直是不能相信自己所看到的。Paulet島是南極洲裡最多的企鵝群的一個島。

大約在一百年前,有一隊挪威、瑞典和阿根廷三國組成的南極探險考察隊,後來不幸遇難,其中一組人就跑到此島,搭了一個小石屋,只靠吃島上的企鵝為生,結果十個月後,拯救隊找到了他們,19個人裡只有死了一個。

8:30我們換上了禦寒及防水的衣服和鞋子,然後乘坐橡皮艇上岸,我們都要遵守南極洲公約,例如:不能扔垃圾、要與企鵝保持5米距離、牠們有優先行走權、不能帶走任何島上的東西(包括石頭)、只能帶走照片和回憶等等,連上廁所都要回船上。

這個島甚麼都沒有,就只有企鵝。由於現在是企鵝產卵和孵化的季節,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企鵝在孵蛋,還有已孵出來的小企鵝,有些企鵝還很好奇地跑來看我們,牠們已經完全不怕人了,因為上次吃牠們的時候,已經是100年前的事了。我們在岸上呆了1.5個小時才回船上,大家都非常興奮,因為都是第一次看到幾拾萬隻企鵝在一起。

中飯後,我們去了希望之灣(Hope Bay),它是在南極半島的最北端,也可以說是真正踏上了南極大陸,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這裡距離Ushuaia有1,300多公里,距離南極還有3,000公里。當年挪威、瑞典和阿根廷三國的探險考察隊,也有三個人被困在此地,後來也幸運地獲救。目前,在這裡有一個阿根廷的科研基地 “Esperanza” 、一所學校、一個博物館,還有一個小教堂。可惜的是實驗室正忙沒有讓我們參觀,有點遺憾。基地附近到處都是企鵝,不過由於今早看過了,所以也不覺得太稀奇了。這裡還有一個阿根廷在南極洲的郵局,我寄了一張名信片回家,可是不知家人何時能收到?


2005 12 22 (Thu) Livingston島和Deception島
今早我們通過Bransfield海峽去舍得蘭島(Shetland Islands),它是南極半島西部的一個群島,8:30我們登上Livingston島的Hannah角。這裡是一個很敏感的生態保護區,我們都不能自由活動,一定要跟著導遊走,在岸上可以看到三種企鵝:Chinstrap,Gentoo和Macaroni。另外,這裡還有很多象海豹(Elephant Seal),牠們都懶洋洋地躺在岸邊曬太陽。今天天氣是出奇地好,連導遊和工作人員都說很難得,上兩個團來此地時都還下雨和下雪呢!

下午,我們去了Deception島的捕鯨灣(Whaler’s Bay),在1911年至1931年這裡曾是一個挪威人的捕鯨站,後來鯨魚油跌價之後此地就荒廢了。後來英國人佔領了此地,並建了一個觀測站。有趣的是這個海灣就是一個火山口,在1967年曾經有一次火山爆發,引起的泥石流把很多建築物都破壞了。目前,這個觀測站仍然監測著這裡的火山活動。

有火山就有地熱,這裡有些溫泉滲到海裡,我們最後一個活動就是跳進冰冷的海水游泳,然後再游到溫水口附近。海水只有3oC,游到一半時整個人都快凍僵了,不過能夠在南極游泳也是難得的經歷,畢竟不是每天可以做的事情。在海灘附近還有一隻Weddell海豹躺在那裡曬太陽。奇怪了,牠們應該在南極半島東面的Weddell海裡,怎麼會跑到這裡來?難道牠是迷路了嗎?


2005 12 23 (Fri) Goudier島和Pleneau島
早上,我們經過Gerlache海峽,它是一個很窄的水道,兩岸都是冰山,宏偉且壯觀。大約9:30我們登上Goudier島的Port Lockroy,這裡有一個英國的南極基地“Base A”。島上約有700對Gentoo企鵝,有趣的是以前沒有人來住時,這裡是沒有企鵝的,人來了之後,企鵝也跟著來了,牠們已經很習慣人了,經常在人群中穿插,絲毫不怕人。在100多年前,這裡是一個捕鯨站,二戰期間,英國海軍曾駐紮在此,準備觀察德國在南極的活動,但是當年德國並無瑕來南極,他們只是在大西洋一帶活動,以U2潛艇攔截盟軍的軍艦和商船。

在1944至1966年,這個基地變成了一個科研基地,尤其是1957/58國際地球物理年,這裡更是其中之一重要的觀測點,嗅氧層的減少就是英國人在另—個基地(Halley Station)先發現的。目前這個地方已經不再是科研基地了,只是一個南極的歷史遺跡,或者說是一個小型的博物館,裡面展示了以前的科研實驗室、當年考察時使用的工具和遺留的罐頭食品等等。

目前此地由英國的南極調查隊(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BAS)來維護,每年的夏天都會派兩三名人員來此駐守。這裡還有一個皇家郵局,我在這裡寄了一張明信片回家,可以看看到底是阿根廷的郵政快?還是英國的郵政快?有趣的是所有的郵件都會先用船運到福克蘭群島,然後以兩週一次的飛機運回英國,再從英國送到世界各地,所以到香港至少也要一至一個半月。據說以前最長的一個郵件花了一年時間才到。去年的夏季,這裡約有4萬張名信片從這裡寄出。

下午,我們去到Pleneau島,這個島的面積還不到一平方公里,也是我們這次行程最南的一個點(約南緯65o30’)。沿途航道上已經是佈滿了很多冰山,不過都不大,船還可以通航,如果冰山再大一點,數量再多一點,我們就要取消此行程,南極之旅的行程是由天氣和冰的狀況來決定,不是由人來決定。島上除了有很多企鵝和海鳥外,還有很厚的雪,有時雪深及腰,走起來很吃力,不過這幾天在船上都沒有甚麼運動,算是活動活動筋骨。這幾天企鵝看太多了,已經有點厭了。


2005 12 24 (Sat) Danco島和Foyn港
今天是聖誕前夕,南極大陸的天氣可是說變就變,昨日還陽光普照,今天已經是烏雲密佈,風速也明顯增強了,好像隨時有暴風雪的可能。我們經過了Errera海峽後就到了Danco島,來此島主要是登山,山不高,只有150多米,山頂上有一個英國人的三角網測站,用以測量附近冰川移動的情形。

我們一上岸就下雪了,登山時也發現積雪較厚,有時整個大腿都陷進去,要很吃力地拔出來。不過這才像是南極,否則連續幾天的好天氣還會以為我們去了夏威夷呢。這裡也有好幾個企鵝群,牠們為了方便在雪地裡走動,自己走出好幾條步道,我們稱之為企鵝高速公路(Penguin Highway),我們是不能走那此企鵝步道的,否則破壞了牠們的步道牠們就回不了家了。我們走到山頂後,有幾個女孩子還做了一個雪人,算是在南極慶祝白色的聖誕。

下午,我們去了Foyn港,有這裡我們只是乘橡皮艇遊港,這裡有一隻已沉沒的挪威捕鯨船,它是在1915年沉沒的,船上的儀器都已拆掉放到挪威的博物館裡去了。岸邊有很多快要垮下來的雪堆,看起來就可怕,如果真的垮下來,激起的海浪絕對會湮沒我們。這裡的海洋生物並不多,只看一些南極燕鷗、一隻豹海豹(Leopard Seal)和一條駝背鯨(Humpback Whale)。

今天是一個乘客的生日,我們大家都齊聲用英語唱生日歌給她聽,隨後,各國的人用各國的語言來唱生日歌,有瑞典語、荷蘭語、西班牙語、希伯來語、法語,我還以廣東話和普通話唱了兩首,好不熱鬧。晚上,我們還有一個聖誕派對,可能阿根廷人有天生的舞蹈基因關系,每個船員都很會跳舞,反而我們乘客大部份都只是坐在一旁觀賞,不過大家都很開心。


2005 12 25 (Sun) 半月島和僑治國王島
今天是聖誕節。早上還下起了大雪,甲板上有些地方都積雪了,難得在南半球也可以過一個白色聖誕。風速也慢慢地增強,達到30節,能見度不到500米。船長也展示了先進雷達的作用,它可以看到我們四周大大小小的所有冰山,而我們肉眼卻無法看到。

我們本來應該去半月島(Half Moon Island)參觀阿根廷的另一個科研站,可是由於暴風雪的關係,我們的橡皮艇根本無法靠岸,再加上能見度很低,因此上岸活動取消,部份人都有點失望,不過安全第一才是最重要。

中飯時,那個冰船長穿著成聖誕老人,向我們祝賀聖誕快樂。他長得已經很有趣,再穿上聖誕老人服那就更加有趣。

下午,我們本來計劃去了Aitcho島,可是也由於風浪太大的關係,我們改去了僑治國王島(King George Island)的Hennequin角,這是我們南極之旅的最後一次登岸。這裡以前也是一個捕鯨站,目前岸上有一個厄瓜多爾的觀測站(只是一個貨櫃箱),海灘上還遺留很多鯨魚的骨頭。在這裡還可以看到一些海鳥(Shuas和Antarctic Terns)、企鵝和海豹,我們走過那些海烏巢附近時,牠們都準備俯沖襲擊我們。

僑治國王島被稱為非正式的南極首都,因為這裡有8個國家的冬季科研站,包括我們中國的長城南極考察站,此站可以容納50人,可是一般只有20人左右。另外7個國家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南韓、波蘭、俄羅斯和烏拉圭。另外還有4國的夏季的科研站,包括厄瓜多爾、德國、秘魯和美國。各國的科研站都相隔20多公里。

回到船上,那些會暈船的人馬上要去吃藥或者打針,因為今晚開始我們又要經過可怕的德雷克通道,預計回程時會相當大浪。大約在22:30,船長通知我們前面正前方是這次旅程遇到的最後一個大冰山,大家都跑到船橋最後一睹。


2005 12 26 (Mon) 北渡德雷克通道回航I
早上天氣非常好,戶外氣溫有6oC,風不算很大,大約15節,可是船身仍然是搖擺得很厲害,德雷克通道果然是名不虛傳。

早餐後有一些課程,第一節是有關南極洲公約(Antarctica Treaty)的。下午的第二節是有關南極洲地理的,都是很有趣的課題。


2005 12 27 (Tue) 北渡德雷克通道回航II
氣溫已經明顯回升,有10oC。早上有一節有關嗅氧層(Ozone)的課程。下午有一個整個旅程的總結,並且頒發南極洲之旅的證書。

晚上,有一個船長晚宴,我還有幸與船長同桌吃飯。


2005 12 28 (Wed) 回到Ushuaia
早上7:00我們的船回到了Ushuaia港。早餐後我們就開始登岸,整個南極洲之旅就此結束。這個旅程雖然貴了一點,但是我覺得還是物有所值,除了能到南極洲走一回外,還獲得很多有關南極洲的知識,當然還認識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朋友。其中還有一英國女子Donna送了一本書”Collapse”給我,真是太高興了,來到南美洲,英文書很難找,而且又很貴,所以這一個多月每天都只是在看Lonely Planet的旅遊書,真是有點「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感覺。

開始我還擔心船太小,又不是破冰船,會很危險,其實這個大小(50個乘客左右)的船是最恰當的,如果船太大,登岸來回就會花很多時間,可能一天只能去一個地方,而且有些島嶼是限制人數登岸的。

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來,不過下次來我可能會選擇坐帆船或者選一個較長程的,最好能包括褔克蘭群島和南僑治亞島的。

在Ushuaia市,到處都碰到熟人,不是船上的工作人員,就是乘客。後來也碰到Donna,她告訴我,她剛收到一個電郵,是她男朋友向她求婚的消息,她好高興,我也為她高興。我跟她說那是因為她送了我書的關係,有捨有得。

©     All Rights Reserved

Sunday, November 27, 2005

智利遊記

智利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lam_kuo/sets/72157601453528068/

2005 11 27 (Sun) 從Tacna到Arica(過境去智利)
早上6點多到了秘魯最南部的城市Tacna,此城曾在1880年的太平洋戰爭後被智利佔領,後來於1929年經人民投票決定歸還給秘魯。此城沒有甚麼可看性,於是找了一部過境的士前往秘智邊境。過境非常順利,而且人又不多,過了境就是智利最北部的城市Arica。由於夏令時間的關係,智利比秘魯快2個小時,因此一過境,我就損失了兩個小時。

在1879年到1884年發生了南美洲的太平洋戰爭,由智利對抗秘魯和玻利維亞聯盟。於1880年在這裡(El Morro de Arica)發生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智利打贏了秘魯和玻國聯軍,並且繼續揮軍北上。太平洋戰爭的勝利使智利得到很多土地,而且這些土地都有大量的礦產資源;而玻國就從此被困在內陸裡。有趣的是兩軍雙方的軍服都是一樣的,只有顏色不同,都是從法國購買的。


2005 11 28 (Mon) Iquique I
早上乘車來到Iquique,車程4個小時。Iquique是智利北部一個很漂亮的小城,這裡有三樣東西出名,1. 陽光海灘;2.有古人類最大的人形石刻;3. 是南美洲玩滑翔傘(Paragliding)最好的地方,我只對後兩者感興趣。

到步後我馬上去報名玩滑翔傘,可是下午風太大,不能飛,只好等明天早上。於是便去市中心的廣場走走,那裡還有一個1877年的鐘樓。再往北走不遠就是海港,這裡有很多海豹,牠們跟人的距離很近,好像牠們也知道自己是受保護動物,所以也不怕人。


2005 11 29 (Tue) Iquique II
世界上有三個玩滑翔傘出名的地方:一是智利的Iquique;二是法國的St. Hillaire;三是西班牙的Castejon De Soz。早上便找了一個教練一齊飛,他已有5年的飛行經驗。

由於以前在新西蘭玩過Hang-gliding(飛翔傘)和降落傘,因此這次相對簡單多了,而且由於它可以坐著的,所以也比較舒服,只要沒有畏高症即可。我們起飛降落都比較順利,在700多米的高空上停留了半個多小時,就像小的鳥在飛翔一樣。不過事後想起來倒是有點怕,萬一來一個風切變怎辦?萬一有一隻小鳥在我們的滑翔傘上啄一個洞怎辦?萬一碰到另一個玩滑翔傘的人怎辦?萬一撞到山怎辦?萬一降落時掉到海裡怎辦?如果萬一發生了就回不來了。總之是越想越害怕。不過這裡到現在為止都是零傷亡的記錄。

下午去了El Gigante de Atacama,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古人類的人形石刻(Geoglyphs)。看完之後,不管考古學家怎麼說,我還是覺得這是畫給外星人看的。去的途中都是沙漠地帶,沿路還看到三個小型龍卷風。

晚上,乘夜車去Calama,車程7個小時。


2005 11 30 (Wed) Calama
早上7點到了Calama,在這裡的Chuquicamata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開採的銅礦,它每天所移走的礦和礦碴就有60萬噸。這裡可以經由CODELCO礦業公司的公關部安排參觀,可是要預先報名,我來到時已經客滿,好不容易弄到一個位子,真是太感動了。

此礦自1915年開始開採,已經開採了16億噸銅,預計未來25到30年仍然可以開採同樣數量的礦產。礦坑長4.3公里,寬3公里,深850米。早年是用挖斗機,一斗有20噸,現在都已使用大型礦業用的卡車,這種車不能在馬路上走,只能在礦場內走動,小型的載重量每車有160 噸,大型的可以達到360噸一車,照片上是小型的一種,一輛要300多萬美元,一個輪子就有3米高,單單是輪胎就要1萬6千美元一個,壽命只有8個月。據介紹人說中國一家礦業公司已經入股了此礦的20%股份。

傍晚,乘車去San Pedro,它是阿塔卡馬沙漠地區的一個綠洲,車子沿路在沙漠裡走了很久,忽然間看到很多草叢和樹木,這就是沙漠的綠洲,而這個城市就建在這個綠洲裡。以前在書本和卡通片上看過綠洲,沒想到這次親眼目睹。San Pedro是智利北部的背包客集中地,遊人眾多,可是東西也隆特別貴。


2005 12 01 (Thu) San Pedro de Atacama
早上4點就出發去看這裡的間歇泉(Geyser),以前在冰島和日本都看過間歇泉,所以也沒有甚麼稀奇了。不過這裡的間歇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達到4,320米,而且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這裡的噴發時間都在早上,因此我們6點半就到了,由於這裡海拔高,而且太陽還未出來,所以溫度只有0oC(冬天可達到-10oC),很多人都是一邊看一邊發抖。

下午,我們去了這裡的火星峽谷(又稱為死亡峽谷)和月亮峽谷。據導遊說,阿塔卡馬沙漠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區,平均濕度只有39%,我不知道中國的火焰山、北非的沙哈拉沙漠、美國的死谷有多乾燥,就暫時相信他一下吧!火星峽谷因地形冒似火星因而命名;而月亮峽谷就是這個地區看日落最佳的地方。不過想看也要花點兒功夫,要走過一個巨型沙丘,我們都要沿著沙丘的陵線走,好不刺激。


2005 12 02 (Fri) 從San Pedro去聖地亞哥
早上乘坐8:50的車子去智利的首都聖地亞哥(Santiago),車程24小時。這裡的長途巴士都是有廁所的、位子可以傾斜的豪華巴士,雖然有電視可看,可是都是西班牙文的,我還是看我的書吧!

智利是一個很「長」的國家,從北到南長4300多公里,寬只有200多公里。北部是沙漠地區,有很多礦產。中部是農業區,很多農產品和水果都是中部出產的,而智利的葡萄酒就是從中部地區出產的,而且名氣愈來愈響。南部就是湖泊區,還有一些冰川和峽灣,很多背包客就是準備去南部爬山的。


2005 12 03 (Sat) 聖地亞哥 I
早上8:30到達聖地亞哥,共用了23.5個小時。到步後,先去查一下去復活島(Easter Island)和褔克蘭群島的航班和機票。定下星期二去復活島,而褔克蘭群島可能不去了,因為一星期只有一班航班(星期六),在那島住一星期都不知道幹甚麼好,而且機票很貴。

跟著就去了市內的一些博物館,全部都是很小,而且可看性不大,不過既然來了,就要去看看罷了。不知是否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把好東西都搬回西班牙了,等我明年去西班牙時要瞭解一下。


2005 12 04 (Sun) 聖地亞哥 II
我入住的旅舍是一個19世紀的古老大屋,房間很大,一間住8個人,沒有分男女,衛浴也是男女共用。外國女子都比較開放,洗完澡,圍著一條大毛巾就跑出來,並且在你面前換衣服,而且面不改容。

認識了幾個奇特的人,一個是老爸在衛斯理女子大學教政治學,是一個中國通,而且會說、寫中文,可是她卻讀了一年大學就不讀了,背著背包去旅行了,她在南美洲泡了一年,每個國家都呆上兩個半月以上。第二個是一個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混血兒,她在香港出生,在香港生活了17年,然後才去英國讀書,可是她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講。還有一個以色列的男子,準備去玻利維亞,可是他甚麼都怕,怕巴士危險、怕有壞人、怕迷路、怕遇到蛇,反正是甚麼都怕,既然甚麼都怕,乾脆就別出來旅行了,他還是當過兵的家伙呢!


2005 12 05 (Mon) 聖地亞哥 III
聖地亞哥是一個很大的城市,有6百多萬人口,佔了全國人口約一半。這個城市有點像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市,不過面積就比安市要大很多。從北部的Cerro San Cristobal山往南看,左邊就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安第斯山脈,這裡冬天是一個很好的滑雪地方,開車一小時就是滑雪場,而且都是在海拔3千多米的山坡上,而且雪道很長。

這個城市很有歐洲的感覺,包括建築、人長的模樣等,很少印地安人。可是很多背包客並不喜歡這裡,因為它缺乏了南美洲的風味,太歐洲了。對我來說,唯一失望的是這裡很少英文書店,想找本英文書看看都難。

最近也碰到智利的總統的大選,在馬路上都是助選的人們,選舉日在12月8日,那天我會在復活島,因此不管選舉結果如何,都不會對我有甚麼影響。


2005 12 06 (Tue) 飛去復活島
早上,乘坐9:20的LanChile航空去復活島。航程4小時40分鐘。去復活島主要是看Moai(巨型人像),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到現在都無法解釋為甚麼要做這麼大的人像,還有他們是怎麼搬動的?雖然現在已經研究出幾套理論,不過也有一套說法是外星人來過此地,幫他們搬的。

復活島是由荷蘭的一位海軍上將在一次探險之旅中發現的,時間是1772年的復活節的星期天,因而命名,在1888年成為了智利的屬土。全島面積有173平方公里(大約香港的十分之一)。復活島也是地球上最隔絕的地方,它離開最近有人住的地方是Pitcain島(比它還小),有1,900多公里的,離開陸地有3,700多公里(南美洲)。復活島形成於3百多萬年的海底火山爆發形成的海島,因此島上有好幾座火山,不過現在都不活躍了。

復活島、夏威夷和紐西蘭在太平洋形成一個大三角形地區,就是所謂的玻利尼西亞(Polynesia),這個三角圈還包括幾個島國:斐濟, 東加, 大溪地等地。


2005 12 07 (Wed) 在復活島登火山
早上和兩個老外去登山(Rano Kau),是一座死火山,高約300多米,火山口直徑有1.6公里,這個火山在它的最後一次爆發時(250萬年前),威力太大了,在南邊爆開了一個大缺口。由於此火山已沉睡多年,裡面都已經積滿了一個個的小湖,很特別,有些深達11米。

我們爬到一半,就下起了大雨,幸虧大家都準備好雨衣,不過也弄得很狼狽。登上火山口,風很大,幾乎站不穩。

整個復活島只有大約3,800人,70%是玻利尼西亞人,有一半住在城裡(Hanga Roa),整個城只有兩三條街,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繞完。據考證,以前復活島至少有5千到2萬人,後來互相屠殺,還有被西班牙人抓去本土當苦力,因此人口漸漸減少。


2005 12 08 (Thu) 在復活島潛水、環島
早上去了潛水。這裡的海水很清、能見度很高(超過35米),可是可看性並不大,因為這裡的珊瑚品種不多,而且顏色也不鮮豔。此外,魚也很少,不知是否在以前被島民都吃光了?看到有一些Pipe Fish、幾條神仙魚、一條鰻魚。不過卻看到很多海膽,到處都是,好像是地雷似的埋遍整個海床,這也許是這裡的人還不會吃這種東西吧!否則早就沒有了。

下午,和幾個老外租了一輛四驅車遊島。我們去了幾個Moai集中的地方,其中一個在Abu Tongariki,那裡有15個Moai排在一齊,非常壯觀。這裡的Moai本來都倒下來了,是在前幾年由一家日本公司用超大型的起重機把它們豎起來的。我們還去到一個石礦場,那裡就是Moai的生產基地,而且還有很多未完成的和搬到一半就放棄在路上的Moai。


2005 12 09 (Fri) 繼續環島遊復活島
一大早,我們去Abu Tongariki看日出,太陽在Moai的後方慢慢升起時,更顯得這些Moai和復活島的神秘性。由於智利調整了夏令時間,所以日出在7點多以後。

隨後我們繼續遊島,我們開到另一個火山(Maunga Tereraka),路都不是泊油的,而且部份路段很陡,有一段路連車子都爬不上去,而且差一點翻車,不過我早已經跳車了。我還懷疑這輛車到底有沒有四輪傳動?


2005 12 10 (Sat) 飛回聖地亞哥
下午,乘坐14:00的LanChile航班回聖地亞哥,在機場上還碰到一團上海來旅遊的,可是他們只留14天。

來復活島之前,以為在島上呆四、五天會很悶、很無聊,不過實際上卻相當充實而且有意思,而且又認識了一些好朋友。另外,在我來的第二天也有一個香港女子在島上,是一個荷蘭朋友告訴我的,不過她第二天就飛去大溪地了,沒有機會碰到她。出門在外,有時能見到香港來的、中國大陸來的、或者是其他國家的華人都會很高興。


2005 12 11 (Sun) Valparaiso
Valparaiso是一個海港城市,離開聖地亞哥西北約120公里,早在加州淘金熱的時代,這個港口就是一個重要的補給站;還有就是歐洲船隻繞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後的一個重要休息站。不過巴拿馬運河在1914年通航後,這裡就漸漸失去它的重要地位,這個城市就慢慢地老化。

原來今天才是智利總統大選,除了選票站人較多外,很多商店都關門,連博物館也都休假,方便人民去投票。


2005 12 12 (Mon) Puerto Montt
早上大約7點左右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小鎮,原來我們的巴士壞了,不能再開,要換車,等了一個小時,終於等到一部車把我們接走。到了Puerto Montt已經是9點多了,幸好距離登船時間還有幾個小時。

到步後,馬上去找老張,就是在秘魯的Puno遇到的那個廣州背包客,他前兩天來到此鎮,發了一個電郵給我,我還以為我們會乘同一班船去Puerto Natales,可是他嫌貴,他改去阿根廷了。

下午,登上去Puerto Natales的船,航程預計四天三夜。這艘船本來只是一個貨船,後來改裝成半客半貨的遊船,比起一些大郵船是差遠了,不過要求不高的話還是可以接受的。


2005 12 13 (Tue) 在峽灣中暢遊
這條航線是智利南部的一個熱門旅行路線,船的航線大部份是沿著峽灣(Fjords)的,峽灣是以前冰河時期冰川淘挖而形成的海灣,一般都是窄而且深。沿途可以看到一些冰帽火山,還可以看到一些野生海鳥和海洋生物,有時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鯨魚。這裡是比較偏僻的航道,因此,整個航程沒有看到其他船只。

在船上只有少數亞洲人,有一對來自韓國首爾大學教藝術史的大學教授夫婦和一個退休的日本老頭。下午,有一段航程要駛出太平洋,那裡風浪很大,船被拋上拋下,很多人都暈船,很不舒服。


2005 12 14 (Wed) 登岸探訪原住民和看冰川
早上,船停在威靈頓島(Isla Wellington)附近,然後乘駁船登島遊覽一個小村莊Puerto Eden。這裡也算是地球上最隔絕的地方,一星期只有一班船來往此地,全村只有大約215人,還有一些原住民Kaweshkar。在1940年左右,西方人拍了一部紀錄片,記錄當時的原住民都還不穿衣服的,男的只會划獨木舟、捕魚,所以胸部和手臂非常發達,可是由於很少走路,腿部都有點退化了。現在這裡已經很文明了,而且還有一些歐洲人搬到這裡來住。

中飯後,我們的航程經過南美洲最大的冰川Pio XI Glacier。由於以前在阿拉斯加讀書時看過不少冰川,因此對我來說也不算是甚麼稀奇的事了。


2005 12 15 (Thu) Puerto Natales
早上到了Puerto Natales,離開這裡約120公里,就是西方背包客最喜歡來的登山地方—Torres Del Paine,來這裡主要是登山,一般是走W路線,需要走5天,晚上在野外露營或者在簡陋的旅舍投宿。

等我都按排好了之後,我突然發現去南極洲的旅行團,在12月18日於阿根廷Ushuaia出發,於是把說先前所訂好的行程全部取消,等去完南極回來後再登山也不遲,馬上趕車去Punta Arenas,車程三小時;明天再從Punta Arenas坐一天的車子到Ushuaia。


2005 12 16 (Fri) 從Punta Arenas趕到Ushuaia
乘坐9:00的巴士去阿根廷的Ushuaia,預計車程12個小時,有一段路是要駁船渡過麥哲倫海峽。誰知人算不如天算,11:00左右到了麥哲倫海峽的渡船碼頭時,才知道風浪太大,不能橫渡,說要等到17:00左右風力減少時才有船行駛,我們坐在大巴裡都被風吹得搖搖晃晃,像坐船一樣。到了快18:00,才有船來接我們渡過海峽。到了20:15過智利邊境,然後20:45又入阿根廷邊境,一切順利,也幸好今天我早有準備,帶了很多乾糧,否則今天會餓壞了,因為這裡周圍都很荒涼,連人影都少見,更別說是商店了。

23:00到了一個小鎮Rio Grande我們又要換另一巴士繼續行駛,到了Ushuaia已經是半夜2點多,而且天又冷,又下雨,幸好車站旁邊就有一家旅館,價錢不便宜,不過同車有一個德國女子Julia主動要我跟她分擔房租,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她正在德國的一所大學做研究,並且同時攻讀博士,主修經濟學。


2005 12 17 (Sat) 至2005 12 29 (Thu) 在南極洲與阿根廷

2005 12 30 (Fri) 回到Punta Arenas
12個小時的車程把我從Ushuaia送回Punta Arenas。在經過麥哲倫海峽時風平浪靜,難以想像兩週前因為風浪太大而滯留了六個多小時。到步後馬上安排去Torres Del Paine的登山行程。幸運地在一月一日和二日還有兩個床位,今年的新年要在山裡渡過。

在小旅館住同房有兩個日本遊人,一個在英國倫敦Citibank工作,休假來玩的,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已經去了60多個國家。另一個是日本女子,只會說很少很少的英語(可以說她根本不能用英語表達自己),可是已經去過很多國家,還包括了非洲的肯雅,她膽子也真大。


2005 12 31 (Sat) 從Punta Arenas到Puerto Natales
上次來Punta Arenas都沒有好好看一看這個城市。早上在這個小城走一下,並且去了兩個博物館,其中海軍與海洋博物館(Museo Naval y Maritime)很值得一看。其中還播了一部超級大帆船北京號(Peking)橫渡合恩角(Cape Horn)的影片,它是一艘8,000多噸的帆船貨船,完全沒有其他動力,只靠風力。

下午乘巴士去Puerto Natales。到步後,先把登山的食物準備好,因為從明天開始要在山上過三天。那個很像Tom Cruise的法國背包客發了一個電郵給我,他們今天已經上山了,很可能會在山上碰到他們。


2006 01 01 (Sun) Torres Del Paine I
在北美洲,最後一片淨土就是阿拉斯加;而在南美洲,最後一片淨土就在巴塔哥尼亞(Patagonia),而其中最有名,或者應該說是最熱門的就是智利的Torres Del Paine。每年的夏季,這裡是人滿為患,並且弄得物價飛漲,連一個床位也要30美元,而且不連被子,還要自己去租睡袋,雖然這麼貴,可是還是經常訂不到床位。有趣的是智利本國人很少人來,來的都是外國人,其中歐人最多。來這裡主要是去露營和登山,可是這裡的天氣也是變化無常,一天四季,因此我還是找有蓋的地方住,不想露營。

早上乘坐巴士(2小時)到Torres Del Paine國家公園管理處,買完門票後,跟著在公園內還要坐十幾公里的車子,沿途可以看到很多野生羊駝四處奔跑。到了Pehoe湖後,在登船前還認識了一對瑞士的夫婦,我們聊起來說我喜歡做新開發的工作,他們笑說他們喜歡做老的東西,因為他們都是在博物館做事。再坐半個小時的雙體船才到我住的地方,一上岸居然又碰到四個去南極洲旅遊的團友(美國來的Jeff和Jim,還有一對意大利夫婦)。

小休之後就去登山。在回程時,經過一個小木橋,由於此橋年久失修,部份支撐不穩,我一失足居然掉進河裡,幸好水不深,只是弄濕了鞋子和褲子。由於四野無人,就把褲子脫下來曬,等差不多半乾才回去,真是狼狽。


2006 01 02 (Mon) Torres Del Paine II
昨晚沒怎麼睡好,因為同房有幾個人的呼聲太大,吵死了。7:00出發,朝法國峽谷(Valle Frances)前進,中途經過意大利營(Camp Italiano,7.5km,2.0小時)和英國營(Camp Britianico,5km,2.5小時),都是露營的營地。隨後再走一個小時到一個瞭望台,這裡就是Torres Del Paine最出名的景點,還顧四周,除了可以看到險峻的山峰外,還可以看到好幾個小冰川。這裡的風是經過冰川而來,因此是冰冷冰冷的,如果有人想練「寒冰掌」,這裡是最好不過的地方。回程下山時還碰到兩個船上的團友(很像Tom Cruise的法國小子和一個以色列小子)。

吃完中餐往回走,回到住處已經是18:00了。晚餐時,和一個荷蘭人和昨日碰到的瑞士夫婦共進晚餐,荷蘭人是研究罕有病症用藥的,瑞士夫婦有一個女兒是在波士頓大學讀物理學博士,是研究Neutrino,是當今高能物理中最前衛的研究領域之一。


2006 01 03 (Tue) Torres Del Paine III
早上去了Grey 冰川,來回要走7個小時,22公里。半路上又碰到來自加拿大White Horse的夫婦(船上團友)。另外,又碰到一個瑞士藉的中國女子,她7歲就跟父母從安徽去了瑞士,現在仍在讀大學,可喜的是她還會說普通話,這次南美之旅中第一次有人和我講普通話。

這兩天共走了50多公里路,而且是都不是平路,奇怪的是這次一點都不覺得累,而且腳也沒有起水泡,可能是鞋子和襪子都很好,也可能是這一年多走路走多了,已經習慣了。這兩天天氣都不算太好,都是陰天,還好是沒有下雨,而且又不算太冷。不過最難過的是吃了三天的乾糧,現在看到餅干都怕。


2006 01 04 (Wed) 過境去阿根廷
早上乘巴士去阿根廷的El Catafate,車程5個小時,中途要出境智利,入境阿根廷,可是入境阿國時並無叫我填寫入境表,我想將來出境時可能會有些麻煩。另外,兩次入境智利和阿根廷,在國藉上不能填寫中國藉,要填香港藉,否則他們不讓入境,因為中國護照仍然要簽證而特區護照則可免簽證。在邊境還看到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馬永那斯群島即福克蘭群島是屬於阿根廷的,Las Malvinas Son Argentinas」。


在車站上又碰到Jeff 與Jim(去南極大陸的團友)。Jeff是一個很奇怪的一個美國律師,半年前把工作辭掉去了玻利維亞當中學老師,臨走前還把所有的東西都賣掉,隻身帶著一個背包去了玻國。可是半年的經驗並沒有使他喜歡上玻國,反而越來越討厭,可是合同是兩年期的,所以又走不了。此外,他為了讀法律還欠了一屁股債,本來以他的本事和經驗,找一份年薪十萬美元的工作並不難,可是他偏偏不幹,要去教那些又懶、又不笨、又不肯學的玻國小孩,這就是理想嗎?還是他在逃避甚麼?真不明白他怎麼想的。

©     All Rights Reserved